团餐进入“品牌化”赛程,“呼唤”社会餐饮品牌加入
在餐饮、茶饮市场极度内卷的当下,一批社会餐饮品牌把目光投向学校、企事业单位食堂、医院等团餐市场,并开掘出了新的增长点。
与此同时,诸多封闭园区的管理公司、团餐企业、物业等也看到了这些知名的品牌餐饮,可以以档口式/单体店的形式入驻团餐。鉴于这种创新模式,可以有效增加产品的丰富度,提高用餐满意度,多家团餐企业向中国连锁经营协会餐饮委、茶饮委提出了引荐品牌餐饮的需求。社会餐饮与团餐的双向奔赴正当时。
01
品牌餐饮发力团餐
在开拓团餐市场方面,海底捞的动作值得关注。从去年11月在西安开出首家校园门店开始,海底捞就以档口的形式在多家校园食堂生根发芽。
海底捞校园火锅店,目前已在西安、郑州、北京、南京、福州等地多所高校营业;海底捞旗下的苗师兄也在河南两所大学开出了主打香锅拌饭的门店。
海底捞进入团餐这个全新市场,先是开单店,打磨单店模型,等模型打磨好了,则可以迅速在全国高校乃至全国的中大型企业食堂放开,市场潜力巨大。
在西安华为研究所,不仅有海底捞,还有星巴克、肯德基、兰湘子、魏家凉皮等连锁品牌。武汉的华为办公大楼也有一点点、仟吉、罗森等餐饮品牌入驻。企业的员工们不出公司门 ,就能享受“商场综合体”的待遇。
有数据统计,麦当劳、肯德基校园店总数量已分别突破百家。瑞幸咖啡早已在高校开了超1000家门店。Manner、M Stand、NOWWA挪瓦咖啡、幸运咖、古茗、CoCo都可、蜜雪冰城、书亦烧仙草等“茶饮咖啡连锁”也都遍布校园。
此外,和府捞面、广州酒家、蓉李记等餐饮企业也纷纷进军团餐市场。
全聚德、湘鄂情则专门成立公司“布局”团餐。全聚德与美顿公司合资成立了北京全聚德美顿餐饮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参股5%,涉足团餐市场。湘鄂情以8000万元收购北京龙德华餐饮管理有限公司100%股权,借龙德华原有渠道在北京抢占了超过30家大中型团膳客户,资料显示,其目前在华东、华北、华中等多个城市已承接了50个团膳业务点。
02
巨量需求正在改变
近5年市场规模及在整体餐饮中的占比呈现稳健发展态势,中烹协报告称,团餐市场规模由2019年的1.5万亿增至2023年的2.1万亿,占比也由32.1%增至40.5%,团餐已成为餐饮市场的中坚力量。
在校生是团餐的最大的消费群体,占比77%;其次是企事业单位就业人员,这些群体因集中生活或工作特性,对集中供餐模式高度依赖;随着团餐覆盖群体不断多元化,每个群体都有其特定的餐饮需求与服务期待,共同构成了团餐市场多样化的消费生态。
从市场构成上来看,除了中小学学生餐,中大型企业、高校就餐场景占整个团餐市场比例较高。这其中,聚焦着核心消费群体——消费高频的年轻人;而且像高校食堂、企业食堂、医院、事业单位等团餐场景,客流都相对稳定,竞争没有外部激烈,且经营较为长久。
从市场需求变化来看,随着社会餐饮的渗透,团餐客群也有了更多选择,比如食堂不好吃,就点外卖。逐渐地,团餐客群对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团餐市场也要遵循优胜劣汰。
华为食堂就对餐厅实行了末位淘汰制,如果华为员工觉得味道不好,这家餐馆随时会被换掉。而随着品牌餐厅、连锁餐企“进军”团餐 ,可能会加剧这种“淘汰”。
今年以来,就有多家团餐向协会提出引荐品牌餐饮进驻的需求。
03
团餐品牌化,呼吁社会餐饮品牌入场
以前的食堂都是按品类来,比如卖麻辣烫的、快餐的、酸汤火锅,都是个体户或小品牌经营 。现在连锁餐企进入,品牌势能更强,不管是流程、效率、品质还是服务,都更成熟。
但,这么多年团餐场景都是以个体户档口的形式存在,为什么?连锁餐饮进军团餐,模型能跑通吗?
不少学生听说海底捞开校园食堂店表示,如果开到自家学校,肯定会去吃的,但也有点儿担心,会不会很贵?
当连锁餐饮进入“团餐场景“,能不能充分发挥连锁餐饮的优势,让学生喜欢、让企业员工喜欢,这还需要时间验证。
随着团餐行业不断壮大,行业内也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理标准体系来规范与管理,以实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团餐行业社会责任综合指标体系将公司治理、环境保护与社会贡献综合考虑,能够帮助团餐企业自我评估并指导发展方向,具有推行落地的价值。
团餐不仅是中国餐饮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民生福利、乡村振兴、三产融合等发展的中坚力量,于国家、于社会、于企业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企业可以链接行业上下游企业、各地政府,共同推进团餐行业高质量发展。